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霍禹等诏地节四年七月 其二 西汉 · 汉宣帝
 出处:全汉文 卷五
乃者东织室令史张赦使魏郡豪李竟报冠阳侯云谋为大逆,朕以大将军故,抑而不扬,冀其自新。
大司马博陆侯禹与母宣成侯夫人显及从昆弟子冠阳侯云乐平侯山、诸姊妹婿谋为大逆,欲诖误百姓。
赖祖宗神灵,先发得,咸伏其辜,朕甚悼之。
诸为霍氏所诖误,事在丙申前,未发觉在吏者,皆赦除之。
男子张章先发觉,以语期门董忠,忠告左曹杨恽侍中金安上
召见对状,后章上书以闻。
侍中史高金安上建发其事,言无入霍氏禁闼,卒不得遂其谋,皆雠有功。
博成侯忠高昌侯恽平通侯安上都成侯乐陵侯(《汉书•霍光传》。案此与《宣纪》所载互有详略,故并录之。)
安汉公九锡文元始五年五月 西汉 · 元王皇后
 出处:全汉文 卷十一
惟元始五年五月庚寅太皇太后临于前殿,延登,亲诏之曰:公进,虚听朕言。
前公宿卫孝成皇帝十有六年,纳策尽忠,白诛故定陵侯淳于长,以弥乱发奸,登大司马,职在内辅。
孝哀皇帝即位,骄妾窥欲,奸臣萌动,公手劾高昌侯董宏,改正故定陶共王母之僭坐。
自是之后,朝臣论议,靡不据经。
以病辞位,归于第家,为贼臣所陷。
就国之后,孝哀皇帝觉寤,复还公长安,临病加剧,犹不忘公,复特进位。
是夜仓卒,国无储主,奸臣充朝,危殆甚矣。
朕惟定国之计,莫宜于公,引纳于朝,即日罢退高安侯董贤转漏之间,策辄建,纲纪咸张。
绥和、元寿,再遭大行,万事毕举,祸乱不作。
辅朕五年,人伦之本正,天地之位定。
钦承神祇,经纬四时,复千载之废,矫百世之失,天下和会,大众方辑。
《诗》之《灵台》,《书》之《作雒》,镐京之制,商邑之度,于今复兴。
昭章先帝之元功,明著祖宗之令德,推显严父配天之义,修立郊禘。
宗祀之礼,以光大孝。
是以四海雍雍,万国慕义,蛮夷殊俗,不召自至,渐化端冕,奉珍助祭。
寻旧本道,遵术重古,动而有成,事得厥中。
至德要道,通于神明,祖考嘉享
光耀显章,天符仍臻,元气大同。
麟凤龟龙,众祥之瑞,七百有馀。
遂制礼作乐,有绥靖宗庙社稷之大勋。
普天之下,惟公是赖,官在宰衡,位为上公
今加九命之锡,其以助祭,共文武之职,乃遂及厥祖。
于戏,岂不休哉(《汉书·王莽传》上)
元寿元年举方正直言对 西汉 · 杜邺
 出处:全汉文 卷四十九
臣闻禽息忧国,碎首不恨;
卞和献宝,刖足愿之。
臣幸得奉直言之诏,无二者之危,敢不极陈
臣闻阳尊阴卑,卑者随尊,尊者兼卑,天之道也。
是以男虽贱,各为其家阳;
女虽贵,犹为其国阴。
故礼明三从之义,虽有文母之德,必系于子。
《春秋》不书纪侯之母,阴义杀也。
昔郑伯随姜氏之欲,终有叔段篡国之祸;
周襄王内迫惠后之难,而遭居郑之危。
汉兴吕太后权私亲属,又以外孙为孝惠后,是时继嗣不明,凡事多晻,昼昏冬雷之变,不可胜载。
窃见陛下行不偏之政,每事约俭,非礼不动,诚欲正身与天下更始也。
然嘉瑞未应,而日食地震,民讹言行筹,传相惊恐。
案《春秋》灾异,以指象为言语,故在于得一类而达之也。
日食,明阳为阴所临,《坤卦》乘《离》,《明夷》之象也。
坤以法地,为土为母,以安静为德。
震,不阴之效也。
占象甚明,臣敢不直言其事!
曾子问从令之义,孔子曰:「是何言与」!
闵子骞守礼不苟,从亲所行,无非理者,故无可间也。
大司马新都侯莽,退伏第家,以诏策决,复遣就国。
高昌侯宏去蕃自绝,犹受封土。
制书侍中驸马都尉迁,不忠巧佞,免归故郡,间未旬月,则有诏还,大臣奏正其罚,卒不得遣,而反兼官奉使,显宠过故。
阳信侯业,皆缘私君国,非功义所止。
诸外家昆弟,无贤不肖,并侍帷幄,布在列位,或典兵卫,或将军屯,宠意并于一家,积贵之势,世所希见所希闻也。
至乃并置大司马将军之官,皇甫虽盛,三桓虽隆,鲁为作三军,无以甚此。
当拜之日,晻然日食。
不在前后,临事而发者,明陛下谦逊无专,承指非一,所言辄听,所欲辄随,有罪恶者不坐辜罚,无功能者毕受官爵,流渐积猥,正尤在是,欲令昭昭,以觉圣朝。
昔诗人所刺,《春秋》所讥,指象如此,殆不在它。
由后视前,忿邑非之,逮身所行,不自镜见,则以为可,计之过者。
疏贱独偏见,疑内亦有此类。
天变不空,保右世主,如此之至,奈何不应!
臣闻野鸡著怪,高宗深动;
大风暴过,成王怛然
愿陛下加致精诚,思承始初,事稽诸古,以厌下心,则黎庶群生,无不说喜,上帝百神,收还威怒,祯祥福禄,何嫌不报(《汉书·杜邺传》)
奏免师丹爵邑 西汉 · 朱博
 出处:全汉文 卷四十七
高昌侯宏首建尊号之议,而为所劾奏,免为庶人。
时天下衰粗,委政于
不深惟褒广尊亲之义而妄称说,抑贬尊号,亏损孝道,不忠莫大焉。
陛下圣仁,昭然定尊号,宏以忠孝复封高昌侯恶逆暴著,虽蒙赦令,不宜有爵邑,请免为庶人(《汉书·师丹传》:博迁为丞相,复与御史大夫赵玄奏言。)
劾奏董宏 西汉 · 师丹
 出处:全汉文 卷四十八
皇太后至尊之号,天下一统,而称引亡秦以为比喻,诖误圣朝,非所宜言,大不道(《汉书·师丹传》:高昌侯董宏上书言,宜立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。事下有司,时左将军大司马王莽共劾奏。)
陈崇草奏称莽功德 新朝 · 张竦
 出处:全汉文 卷三十
窃见安汉公自初束修,值世俗隆奢丽之时,蒙两宫厚骨肉之宠,被诸父赫赫之光,财饶势足,亡所《午吾》意,然而折节行仁,克心履礼,拂世矫俗,确然特立;
恶衣恶食,陋车驽马,妃匹无二,闺门之内,孝友之德,众莫不闻;
清静乐道,温良下士,惠于故旧,笃于师友。
孔子曰「未若贫而乐,富而好礼」,公之谓矣。
及为侍中,故定陵侯淳于长有大逆罪,公不敢私,建白诛讨。
周公诛管蔡,季子鸩叔牙,公之谓矣。
是以孝成皇帝命公大司马,委以国统。
孝哀即位高昌侯董宏希指求美,造作二统,公手劾之,以定大纲。
建白定陶太后不宜在乘舆幄坐,以明国体。
《诗》曰「柔亦不茹,刚亦不吐,不侮鳏寡,不畏强圉」,公之谓矣。
深执谦退,推诚让位。
陶太后欲立僭号,惮彼面刺幄坐之义,佞惑之雄,朱博之畴,惩此长、宏手劾之事,上下壹心,谗贼交乱,诡辟制度,遂成篡号,斥逐仁贤,诛残戚属,而公被胥、原之诉,远去就国,朝政崩坏,纲纪废弛,危亡之祸,不隧如发,《诗》云「人之云亡,邦国殄悴」,公之谓矣。
当此之时,宫亡储主董贤据重,加以傅氏有女之援,皆自知得罪天下,结雠中山,则必同忧,断金相翼藉假遗诏,频用赏诛,先除所惮,急引所附,遂诬往冤,更征远属,事势张见,其不难矣!
赖公立入,即时退,及其党亲。
当此之时,公运独见之明,奋亡前之威,盱衡厉色,振扬武怒,乘其未坚,厌其未发,震起机动,敌人摧折,虽有贲育不及持刺,虽有樗里不及回知,虽有鬼谷不及造次,是故董贤丧其魂魄,遂自绞杀。
人不还踵日不移晷,霍然四除,更为宁朝。
非陛下莫引立公,非公莫克此祸。
《诗》云「惟师尚父,时惟鹰扬,亮彼武王」,孔子曰「敏则有功」,公之谓矣。
于是公乃白内故泗水相丰、令邯,与大司徒光,车骑将军舜建定社稷,奉节东迎,皆以功德受封益土,为国名臣。
《书》曰「知人则哲」,公之谓也。
公卿咸叹公德,同盛公勋,皆以周公为比,宜赐号安汉公,益封二县,公皆不受。
传曰申包胥不受存楚之报,晏平仲不受辅齐之封,孔子曰「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」,公之谓也。
将为皇帝定立妃后,有司上名,公女为首,公深辞让,迫不得已然后受诏。
父子之亲天性自然,欲其荣贵甚于为身,皇后之尊侔于天子,当时之会千载希有,然而公惟国家之统,揖大福之恩,事事让退,动而固辞。
《书》曰「舜让于德不嗣」,公之谓矣。
自公受策,以至于今,亹亹翼翼,日修其德,增修雅素以命下国,俊俭隆约以矫世俗,割财损家以帅群下,弥躬执平以逮公卿,教子尊学以隆国化。
僮奴衣布,马不秣谷,食饮之用,不过凡庶
《诗》云「温温恭人,如集于木」,孔子曰「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」,公之谓矣。
克身自约,籴食逮给,物物卬市,日阕亡储。
又上书归孝哀皇帝所益封邑,入钱献田,殚尽旧业,为众倡始
于是小大乡和,承风从化,外则王公列侯,内则帷幄侍御,翕然同时,各竭所有,或入金钱,或献田亩,振贫穷,收赡不足者。
令尹子文朝不及夕,鲁公仪子不茹园葵,公之谓矣。
开门延士,下及白屋,娄省朝政,综管众治,亲见牧守以下,考迹雅素,审知白黑。
《诗》云「夙夜匪解,以事一人」,《易》曰「终日乾乾,夕惕若厉」,公之谓矣。
比三世为三公,再奉送大行,秉冢宰职,填安国家,四海辐凑,靡不得所。
《书》曰「纳于大麓,列风雷雨不迷」,公之谓矣。
此皆上世之所鲜,禹稷之所难,而公包其终始,一以贯之,可谓备矣!
是以三年之间,化行如神,嘉瑞叠累,岂非陛下知人之效,得贤之致哉!
故非独君之受命也,臣之生亦不虚矣。
是以伯禹玄圭周公受郊祀,盖以达天之使,不敢擅天之功也。
揆公德行,为天下纪;
观公功勋,为万世基。
基成而赏不配,纪立而褒不副,诚非所以厚国家,顺天心也。
高皇帝褒赏元功,相国萧何邑户既倍,又蒙殊礼,奏事不名,入殿不趋,封其亲属十有馀人。
乐善无厌,班赏亡遴,苟有一策,即必爵之,是故公孙戎位在充郎,选由旄头,壹明樊哙封二千户
孝文皇帝褒赏绛侯,益封万户,赐黄金五千斤。
孝武皇帝恤录军功,裂三万户以封卫青,青子三人,或在襁褓,皆为通侯。
孝宣皇帝显著霍光,增户命畴,封者三人,延及兄孙。
绛侯即因汉藩之固,杖朱虚之鲠,依诸将之递,据相扶之势,其事虽丑,要不能遂。
霍光即席常任之重,乘大胜之威,未尝遭时不行,陷假离朝,朝之执事,亡非同类,害断历久,统政旷世,虽曰有功,所因亦易,然犹有计策不审过征之累。
及至、戎,摽末之功,一言之劳,然犹皆蒙丘山之赏。
课功绛、霍,造之与因也;
比于、戎,地之与天也。
而公又有宰治之效,乃当上与伯禹、周公等盛齐隆,兼其褒赏,岂特与若云者同日而论哉?
然曾不得蒙等之厚,臣诚惑之!
臣闻功亡原者赏不限,德亡首者褒不检。
是故成王之于周公也,度百里之限,越九锡之检,开七百里之宇,兼商、奄之民,赐以附庸殷民六族,大路大旂,封父之繁弱,夏后之璜,祝宗卜史,备物典策,官司彝器,白牡之牲,郊望之礼。
王曰:「叔父,建尔元子」。
子父俱延拜而受之。
可谓不检亡原者矣。
非特止此,六子皆封。
《诗》曰:「亡言不雠,亡德不报」。
报当如之,不如非报也。
近观行事,高祖之约非刘氏不王,然而番君得王长沙,下诏称忠,定著于令,明有大信不拘于制也。
春秋晋悼公魏绛之策,诸夏服从。
郑伯献乐,悼公于是以半赐之。
绛深辞让,晋侯曰:「微子,寡人不能济河。
夫赏,国之典,不可废也。
子其受之」。
魏绛于是有金石之乐,《春秋》善之,取其臣竭忠以辞功,君知臣以遂赏也。
今陛下既知公有周公功德,不行成王之褒赏,遂听公之固辞,不顾《春秋》之明义,则民臣何称,万世何述?
诚非所以为国也。
臣愚以为宜恢公国,令如周公,建立公子,令如伯禽
所赐之品,亦皆如之。
诸子之封,皆如六子。
群下较然输忠,黎庶昭然感德。
臣诚输忠,民诚感德,则于王事何有?
惟陛下深惟祖宗之重,敬畏上天之戒,仪形虞、周之盛,敕尽伯禽之赐,无遴周公之报,令天法有设,后世有祖,天下幸甚(《汉书·王莽传》上)
移檄告郡国 东汉 · 隗嚣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十一
汉复元年七月己酉朔己巳上将军隗嚣、白虎将军隗崔左将军隗义、右将军杨广、明威将军王遵、云旗将军周宗等,告州牧、部监、郡卒正、连率、大尹、尹、大夫、属正、属令:故新都侯王莽,慢天地,悖道逆理。
鸩杀孝平皇帝,篡夺其位。
矫托天命伪作符书,欺惑众庶,震怒上帝。
反戾饰文,以为祥瑞。
戏弄神祇,歌颂祸殃。
楚、越之,不足以书其恶。
天下昭然,所共闻见。
今略举大端,以喻吏民。
盖天为父,地为母,祸福之应,各以事降。
明知之,而冥昧触冒,不顾大忌,诡乱天术,援引史传。
秦始皇毁坏谥法,以一二数,欲至万世,而下三万六千岁之历,言身当尽此度。
循亡秦之轨,推无穷之数。
是其逆天之大罪也。
分裂郡国,断截地络。
田为王田,卖买不得。
规锢山泽,夺民本业。
造起九庙,穷极圭作。
发冢河东,攻劫丘垄。
此其逆地之大罪也。
尊任残贼,信用奸佞,诛戮忠正,覆案口语,赤车奔驰,法冠晨夜,冤系无辜,妄族众庶。
行炮烙之刑,除顺时之法,灌以醇醯,裂以五毒。
令日变,官名月异,货币岁改,吏民昏乱,不知所从,商旅穷窘,号泣市道
设为六管,增重赋敛,刻剥百姓,厚自奉养,苞苴流行,财入公辅。
上下贪贿,莫敢检考。
民众挟铜炭,没入钟官,徒隶殷积,数十万人,工匠饥死,长安皆臭。
既乱诸夏,狂心益悖,北攻强胡,南扰劲越,西侵羌戎,东摘濊貊
使四境之外,并入为害,缘边之郡,江海之濒,涤地无类。
故攻战之所败,苛法之所陷,饥馑之所夭,疾疫之所及,以万万计。
其死者则露尸不掩,生者则奔亡流散,幼孤妇女,流离系虏。
此其逆人之大罪也。
是故上帝哀矜,降罚于,妻子颠殒,还自诛刈
大臣反据,亡形已成。
大司马董忠国师刘歆卫将军王涉,皆结谋内溃。
司命孔仁纳言严尤秩宗陈茂,举众外降。
山东之兵二百余万,已平齐、楚,下蜀、汉,定宛、洛,据敖仓,守函谷,威命四布,宣风中岳
兴灭继绝,封定万国,遵高祖之旧制,修孝文之遗德。
有不从命,武军平之。
驰使四夷,复其爵号。
然后还师振旅,櫜弓卧鼓
申命百姓,各安其所,庶无负子之责(《后汉·隗嚣传》)
上疏驳江冯督察三公 东汉 · 陈元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十九
臣闻师臣者帝,宾臣者霸。
武王以太公为师,齐桓以夷吾仲父
孔子曰:「百官总己,听于冢宰」。
近则高帝相国之礼,太示假宰辅之权袁宏《纪》作「齐桓公管夷吾仲父,古之道也。近魏文侯田子,诸侯不敢入其境。高皇帝相国奏事不拜,入殿不趋,所以宠大臣也)
及亡新王莽,遭汉中衰,专操国柄,以偷天下,况己自喻,不信群臣。
夺公辅之任,损宰相之威,以刺举为明,徼讦为直。
至乃陪仆告其群长,子弟变其父兄。
罔密法峻,大臣无所措手足。
然不能禁董忠之谋,身为巨戮。
故人君患在自骄,不患骄臣
失在自任,不在任人。
是以文王有日昃之劳,周公执吐握之恭,不闻其崇刺举、务督察也。
方今四方尚扰,天下未一,百姓观听,咸张耳目。
陛下宜修文武之圣典,袭祖宗之遗德,劳心下士,屈节待贤,诚不宜使有司察公辅之名(《后汉·陈元传》,又见袁宏《后汉纪》七,各有删节)
陈赈恤阿那环便宜表 北魏 · 元孚
 出处:全后魏文卷十九
皮服之人,未尝粒食。
宜从俗因利,拯其所无。
汉建武中单于款塞,时转河东米糒二万五千斛、羊三万六千头以给之。
斯即前代和戎、抚新、柔远之长策也。
乞以㹀牛产羊,糊其口命。
且畜牧繁息,是其所便,毛血之利,惠兼衣食。
尚书奏云,如其仍住七州,随宜置之。
臣谓人情恋本,宁肯徙内。
若依臣请,给赈杂畜,爱本重乡,必还旧土。
如其不然,禁留益损。
假令逼徙,事非久计。
何者?
人面兽心,去留难测,既易水草,疴恙将多,忧悉致困,死亡必甚。
兼其馀类,尚在沙碛,脱出狂悖,翻归旧巢,必残掠邑里,遗毒百姓。
乱而方塞,未若杜其未萌。
又贸迁起于上古,交易行于中世,汉与胡通,亦立关市。
北人阻饥,命悬沟壑,公给之外,必求市易,彼若愿求,宜见听许。
营大者不计小名,图远者弗拘近利。
虽戎狄衰盛,历代不同,叛服之情,略可论讨。
周之北伐,仅获中规;
汉氏外攘,裁收下策。
昔在代京,恒为重备,将帅劳止,甲士疲力。
前世苦之,计未能致。
今天祚大魏,乱亡在彼。
朝廷垂天覆之恩,廓大造之德。
鸠其散亡,礼送令返。
宜因此时,善思远策。
窃以理虽万变,可以一观;
来事虽悬,易以往卜。
汉宣之世,呼韩款塞,汉遣董忠、韩昌领边郡士马,送出朔方,因留卫助
光武时,亦令中郎将段彬置安集掾史,随单于所在,参察动静。
斯皆守吉之元龟,安边之胜策。
计今朝廷成功,不减曩时;
蠕蠕国弊,亦同畴日。
宜准昔成谟,略依旧事。
借其所闲地,听使田牧;
粗置官属,示相慰抚;
严戒边兵,以见保卫。
驭以宽仁,縻以久策。
使亲不至矫诈,疏不容叛反。
北镇诸将旧常云一人代外逻,因令防察。
所谓天子有道,守在四夷者也。
先人有夺人之心,待降如受强敌。
武非专外,亦以防内。
若从处分割配,诸州镇辽远,非转输可到,悔叛之情,变起难测。
又居人畜业,布在原野,戎夷性贪,见则思盗。
防彼肃此,少兵不堪,浑流之际,易相干犯。
驱之还本,未必乐去,配州内徙,复不肯从。
既其如此,为费必大(《魏书·临淮王谭附传》)